经过三国向隋唐的长期变迁,闽粤一带到的移民也逐渐增加和到达
宋代时已经出现较多的往来和经济活动,为便于管理,开始在台澎地区设立管理机构,澎湖已列入福建晋江县版图,这在开发史上是第一次。台澎地区正式纳入宋代版图。朝代更迭,皇者变换,但是归属从来没有改变过。 中华少数民族第一次控制中原的是元朝。元朝控制中原地区后,按照惯例需要进军没有到达过的疆土,故于至元28年(1291年)10月,派出海船副万户杨祥为宣抚使,与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兵部员外郎阮鉴率兵6000余人进军。由于语言不通和航海知识不足,无功而返。到公元1335年,元朝正式在澎湖设立“巡检司”。巡检司,级别不高,属九品。“职巡逻,专捕获”,捕捉罪犯,兼办盐课,但这是中央政府派驻台澎地区的第一个行政执法机构。自此以后,中央王朝开始派员管理台澎地区。
元朝有一位旅行家,名叫汪大渊,他到过许多地方游历,在至正年间搭商船到和澎湖,后写出《岛夷志略》。书中说:“地势盘穹,林木合抱,土润田沃,宜稼穑。气候渐暖,地产沙金,黍子、硫磺、黄腊、鹿豹……海外诸国,盖始于此。”从人们可以到旅行及两岸商业活动中,可以看出当时和大陆的来往已经很多,已经成为互补性的经济活动和日常性的社会往来。
明朝的海禁政策,导致东南沿海海盗盛行,为保卫沿海地区不受海盗侵扰,明朝朝廷在基隆、淡水二港派驻,防止海盗利用台澎地区作为搔扰东南沿海的基地,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岛内驻扎,保卫海防。高雄凤山有特产“三宝姜”,就是明代郑和下西洋到达时留下的,这是中原到达的第一支大规模的商队。为保卫,在以后的岁月中,先后出现了郑成功收复、康熙皇帝统一等重大军事活动。
1683年,清政府统一后,在本土内正式设立府,下辖、凤山、诸罗三县。府隶属于福建省管辖,后改为2府8县4厅。清政府对地区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统治机构、制度,进行有效管理。 西方殖民者东侵以来,美国、日本、法国等列强先后在进行军事挑衅,加剧了边疆领土危机。
在这种情况下,清政府上层在如何治理的态度和开始出现变化,由“防内变为主”改为“防御外侵为主”,清朝督办南洋海防事务的福建船政大臣、后任钦差大臣的沈葆桢、福建巡抚丁日昌等人,把称为“七省藩篱”、“南北洋关键”、“第一门户”,一再反复强调地位的重要性。他们还多次上奏折,建议在设立行省,以加强吏政,有效管理孤悬海外的台澎地区,巩固海防。
在设省的建议在当时的边疆危机下,有了实现的可能。这一建议最早是丁日昌在1874年间提出来的。第二年11月沈葆桢提出,在闽浙总督名下设立“福建巡抚”,马店。1876年春新任巡抚丁日昌无法按期驻,奏请朝廷另派重臣常驻,改设“巡抚”,这样实行3年的“冬春驻台”改为单设巡抚。
直到1884年6月,清朝才派出直隶提督刘铭传加封巡抚衔,督办政务和防务。不管影视作品把他说成什么样子,刘铭传确实是一个有作有为的官员。 刘铭传到任不久,正逢中法战争爆发,从总体上看军事上没有失败的,在政治上再次惨败,面对危机,加强防务尤为必要。闽浙总督杨昌浚、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,于7月再次上书,要求在福建两地“巡抚分驻”、“建省分治”。
光绪11年(1885年)10月12日,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,在下旨创建海军的同时,下旨同意诏请左宗棠的奏请,福建政务由闽浙总督兼管,将福建巡抚改为巡抚,正式下诏在建省。到1888年正式实现闽台分治,单独设省,由原来的2府8县4厅增为3府11县4厅1直隶州,后又增设南雅厅。首任福建巡抚为刘铭传。
正是这位巡抚,打开了的近代经济发展之门。 历史沿着应该有的轨迹走到现在,在“巡检司”设立、充满风雨的550年之后,成为清朝的第20个行省。省建制的建立,对外主要是为了巩固东南海防,防御外国列强的侵略,加强军事防务;对内则开始近代工业化过程,开矿、邮政、交通、垦荒、教育事业等相继发展起来。从此,社会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。
1、学科简介
电路与系统是属于工学,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,该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、分析、测试、设计和物理实现。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,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、通信、控制、计算机乃至电力、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基础。因为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,才使得利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元器件实现复杂、高性能的各种信息和通信网络与系统成为现实。
文章来源:《邮电设计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ydsjj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3/415.html
邮电设计技术投稿 | 邮电设计技术编辑部| 邮电设计技术版面费 | 邮电设计技术论文发表 | 邮电设计技术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邮电设计技术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